河道防洪墻上可以安裝的監測設備種類較多,主要目的是實時掌握防洪墻及河道運行狀態,提前發現險情,保障防洪安全。以下是常見的幾類監測設備及其功能: 1.水位監測設備
水位監測是防洪最基礎、最關鍵的環節。常用的設備包括浮子式水位計、壓力式水位計、雷達水位計和超聲波水位計等。這些設備可實時采集河道水位變化數據,一旦水位超過警戒線,系統可自動發出預警信息,便于及時啟動應急響應。
2.降雨量監測設備
雨量計用于監測區域降雨情況,幫助預測洪水發生的可能性。降雨數據可與水位、流量數據結合,用于洪水預報模型,提高預警準確性。
3.位移與變形監測設備
防洪墻長期受水流沖刷、土壓力變化等影響,可能發生位移或傾斜。GNSS位移監測站、傾角計、測斜儀、測縫計等設備可用于監測防洪墻的水平位移、垂直位移、傾斜角度及裂縫變化,及時發現結構失穩征兆。
4.土壓力與結構應力監測設備
土壓力計、鋼筋計、應變計等用于監測防洪墻所承受的土體壓力和結構內部應力變化,特別適用于地質條件復雜或結構薄弱的堤段。這些數據有助于評估墻體是否處于安全受力狀態。
5.滲流與地下水監測設備
滲壓計、地下水位計、量水堰計等設備用于監測防洪墻后方的滲流情況和地下水位變化,防止因滲流破壞導致墻體失穩。特別是在高水位期間,滲流監測是判斷防洪墻是否安全的重要手段。
6.視頻監控與圖像識別系統
安裝高清攝像頭或圖像采集設備,可實現對防洪墻及周邊區域的實時監控。
7.附屬設施監測設備
若防洪墻上設有閘門、拍門等附屬設施,還可安裝開度傳感器、位移傳感器等,用于監測這些設施的啟閉狀態和運行是否正常。
現代河道防洪墻的監測體系正向自動化、智能化、多參數融合方向發展。通過布設多種監測設備,構建“感知—傳輸—分析—預警”一體化系統,不僅提高了防洪墻的安全保障能力,也為城市防洪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。
